天选假如孩子在以下行为中符合三项及以上,便可以断定他是一个办事有拖延倾向的孩子。
如果,孩子确实有拖拉的坏毛病,那么家长就要找出其中原因,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坏习惯。
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,绝不会拖拉半天不去接触,为什么呢?
因为他喜欢,所以如果孩子拖拉,那么往往是一种逃避行为,因为他不喜欢将要做的事情,所以就会拖拉。
除了主观的好恶外,孩子还可能因为天性胆小、腼腆、缺乏自信,总是害怕做不好而迟迟不肯动手,或者害怕成功后受到别人的关注不好意思,因此总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后时刻,才鼓起勇气把事情完成。
孩子把任务的积累当成一种压力,自信能在高压之下,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,就有点儿像惊险电影一样,不断制造悬念,但英雄总能在最后时刻完成壮举。
孩子也是一样,家长越是催促,越是显示家长的焦虑,他却故意不当回事儿,故意在最后时刻大显身手,完成自己的壮举。
拖延症是许多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,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,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,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,而且孩子还可能形成拖沓的性格,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工作和生活。对于这种情况,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拖延呢?
如果是因为逃避的心理而拖沓的孩子,家长就要多鼓励,让孩子有自信敢于面对自己的任务。
同时,要告诉孩子,世界上的事躲是躲不过去的,只有勇敢的去做,才能彻底解决它。
对于胆怯的孩子,天选团队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去证明自己,人的自信都是在成功的经历中建立起来的,总是不成功,就会失去自信。
这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,先要大人牵着走,等孩子慢慢长大了,有力量了,大人就要逐渐学会放手。
对激进型拖沓的孩子,大人们的催促反而会成为孩子拖拉的动力,因此就要采取漠视的态度,让他不能从拖拉中得到成就感。
同时,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本事,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,把孩子从畸形的炫耀中拉出来。
如果家长是个慢性子,做事情时常拖拉,孩子耳濡目染,做事情时自然也学着拖拉起来。
另外,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找他所熟悉的朋友或者同学做榜样,让孩子与这些榜样一起学习、玩耍,通过孩子之间的影响作用,帮助其逐渐改掉拖延的坏毛病。
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,当事情确定之后,一定要立即行动,并在行动中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,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。
这样的提醒会让孩子形成“立即行动”“现在就去做”的潜意识,久而久之,高效的做事习惯就慢慢养成了。
这会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,改善生活质量;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,并且能够给孩子积极的自我暗示;让自己爱上自己,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成长必将随之而来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