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是人体接触细菌、病毒最多的部位,很多疾病都是通过脏手“病从口入”的,天选还会通过脏手接触将细菌、病毒传播给别人。研究表明,正确洗手可以帮我们预防30%与腹泻相关的疾病以及20%的急性呼吸道感染,所以学会正确洗手是非常必要的。
(3)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认线秒,包括整个手掌、手背、手指、指甲缝和指缝等;
(1)清洁操作前,如就餐前、触摸口鼻和眼睛前、 护理老年人和婴幼儿前等;
(2)污染操作后,如咳嗽、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、大小便后、外出回家后、触摸动物后、接触或处理各种垃圾和污物后等;
单纯的清水洗手,不能达到彻底清洁的效果。许多细菌和病毒能够在湿润环境中生存,部分病原体对清水还具有一定的抵抗力,仅用清水洗手可能无法完全去除;对于隐藏在手上的细小裂缝或指甲下的细菌和病毒,只用清水冲洗可能无法达到这些部位,从而无法完全清除。
频繁洗手容易破坏手上的正常菌落,也容易使手部皮肤干燥甚至皲裂,从而降低皮肤的保护能力,让病菌更容易侵入。所以洗手不是越勤越好。
(1)在公共场所中,肥皂因裸露放置,且被反复接触,容易被各种病原体污染。而洗手液一般为瓶装,瓶内的液体很少会被直接接触到,被污染概率较小。因此,公共场所更推荐使用洗手液。
免洗手消毒剂不能完全代替流动水洗手。免洗手消毒液只能杀死手上的细菌,但不能去除手上的污渍,尤其是当手上有可见污染物时,其消毒效果会大打折扣,所以一般在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应急使用。
居家使用擦手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都可以,要注意擦手毛巾应经常清洗并保持干净。公共场所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巾。
公共场所不推荐使用烘干机。烘干机的暖风温度既达不到杀菌温度,更因为长期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空气中,容易成为细菌的温床。洗净的手经由烘干机吹干的同时,很容易再次接触到细菌。
“七步洗手法”比“六步洗手法”多了一个“清洁手腕”的步骤。对于医务人员来说,“七步洗手法”和“六步洗手法”适用的场合有所不同;对于公众来说,这两种方法都可以。一般来说,夏季手腕手臂部位皮肤裸露较多,建议优先使用“七步洗手法”;当穿长袖上衣时,手腕部位被污染的风险较小,可使用“六步洗手法”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